安宁市论坛 孟姜女和秦始皇的爱恨情仇,孟姜女哭长城 - 安宁市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安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孟姜女和秦始皇的爱恨情仇,孟姜女哭长城
TUhjnbcbe - 2024/3/8 17:16:00
白癜丸价格在哪个价位区间 http://www.zgbdf.net/

《孟姜女哭长城》在中国可以算得上家喻户晓,流传至今二千多年,是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然而千百年来,围绕着这个经典民间传说,历代学者津津乐道,争论不休,至今还有很多谜团悬而未解。

在之前的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说过了《孟姜女哭长城》最初出自《左传》上的“杞梁之妻”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侯攻打莒国,杞梁华周做先锋,杞梁战死之后,其妻子城外哭泣,齐侯由此感慨,前往家里吊唁。

纵观中国历史,这是一桩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连女主人的名字都没有,只是作为歌颂齐侯仁义的佐证见于纸缝之中。

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故事不断被放大,从几十字演变成上万字的民间传说。不得不说,艺术加工创作已经突破了天际,连天马行空都难以形容整个演变过程。

从最初的城外哭夫变成了哭倒城墙,而后又变成了哭倒长城尸骸乍现;男主人从杞梁“以讹传讹”变成了范喜良;无名女主也有了孟姜女这一具体名称。

情节不断被添加,内涵不断被丰富,从夫妻相识到丈夫被抓修长城,孟姜女千里送寒衣,还有了秦始皇赶山,孟姜女跳海生项羽等无数的外传。

所有内容交织在一起,完美符合了文学创作所有的要素。既有恩爱情仇,也有家仇国恨;说不完的儿女情长,道不尽的民间疾苦。

围绕着《孟姜女哭长城》这一主题,民间诞生了一系列的周边故事,这些故事覆盖领域从北到南,每个地域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离奇传说,或是宣称是孟姜女的故乡,又或者说其孟姜女的后人,更有夸张的,信誓旦旦拿出了族谱。

“铁证如山”让这些地区风光一时,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好事者前来旅游凭吊,地方经济大赚一把,然而也让历代学者头疼不已,指天骂地。

到底是谁干的好事,编出来这么一个离奇的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到底起源于哪个地方,这个故事历代创作者都有哪些,孟姜女最后的真正结局到底是什么呢?

一切让我们慢慢道来。

一、魔幻的演变过程

刚才说过,《孟姜女哭长城》最初记载于《左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令人疑惑的是,直到唐朝之前,所有文献记载还停留在对于夫妻恩爱的歌颂,最多就是哭倒,并没有出现秦始皇这个大反派,那么作为故事最为精彩的桥段,秦始皇是什么时候“蹦”进来的呢?

秦始皇成为第二男主角,最早不过唐朝时期。

根据研究发现,唐朝佚名《同贤记》是最早提及“哭长城”的出处,指名道姓这场悲剧始作俑者是秦始皇。

成为整个故事中悲剧的源头,秦始皇是最大的反派,强征民夫导致了他和百姓的决裂,成为他诸多罪状之一。

后世之所以将这个故事列为“四大民间传说”,就是因为这个故事反映出了百姓与统治者的不可调和的主要矛盾冲突,描绘了封建社会残酷无道的一面。

秦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呼。

在这个背景下,才有了孟姜女送寒衣的情节,所有的情节变得“理所当然”,既能引起所有人的共鸣,也能烘托气氛,进一步强化悲剧效应。

但是,到了明朝时期,随着《西游记》等一系列神魔小说的出现,《孟姜女哭长城》又多出了更多诡异的神魔色彩。

秦始皇变成了天上的神仙,因为听了太白金星的童谣,这才下令将仙童万喜良抓来,以一人当万人筑在城内,求长城尽快完工。

虽然这样的传说更符合民间因果报应的说法,但因为实在过于玄幻,同时削弱了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所以只在部分区域中流传,在书籍中被予以删除,不加采用。

二、被刻意抹掉的故事情节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孟姜女哭长城,其故事内容不到巅峰时期的一半。

明朝时期,孟姜女与秦始皇的纠葛,远远多于现代大众所知晓的范围。

按照现行的说法,孟姜女被秦始皇抓获以后,假意同意成为嫔妃,然而要求秦始皇披麻戴孝,最后当安葬完范喜良之后,东海怒骂秦始皇,投海自尽。

然而,根据山东沿海一带,民间传说,孟姜女其实在跳海之前,已经被秦始皇玷污,身怀有孕。其子飘浮在海面,被仙女收养,取名项羽,最后长大成人,推翻了秦朝,为母报仇。

在这个基础上,又衍生出秦始皇最后没有得到孟姜女,落入海中变成鱼的离奇传说。

如《酉阳杂俎》卷十七“异鱼”条即载:“东海渔人言,近获鱼长五六尺,号秦皇鱼。”

除此之外,在民间故事中,还有一条支线,秦始皇的赶山鞭。

有关赶山鞭的传说很多,在此不多赘述。虽然以鞭赶石在鲁班传说里也有过。但是说到赶山鞭,却集中表现在秦始皇身上,并逐渐成为孟姜女故事的组成部分。

秦始皇赶山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有的说孟姜女投海后,秦始皇发怒杀人,太白金星变成老道,送赶山鞭给秦始皇,秦始皇决定赶山填海,搅得龙宫不得安宁。

也有的说,秦始皇的赶山鞭是天上神仙给的。

秦始皇修长城,可抓了好些人总是修不起来。

他手下有个官儿给出了个主意,弄个石马,挨门推,有草有料。推到哪家门口,就把当家的叫出来,让他喂石马。石马不吃,就要杀人。

后来神仙送给百姓赶山鞭,让石马吃草料逃得一难。秦始皇知道硬是抢走。在孟姜女投海后他就拿这个赶山鞭,赶石头。

最离奇的是,在陕西流传一个截然不同的版本。提出秦始皇很同情人民,看到百姓在山上艰难地种庄稼不忍心,决心搬掉大山,于是神仙送了他赶山鞭,把山全部赶入东海。

三、孟姜女是哪里人

与其问孟姜女是哪里人,不如说《孟姜女哭长城》起源于哪里更为准确。

之所以有这个疑问,在于清朝时期开始,许多省份和地区都纷纷修建孟姜女庙或孟姜女祠,宣称孟姜女是本地人,并拿出了族谱作为了证据。

中国人一贯以来的山头主义,以及地方保护思想,大力推动这种“溯本求源”的热潮,让本就很难考证的东西更加扑朔迷离,前有南阳襄阳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后有孟姜女出生地之争。

在大家都明白的背景因素下,各地文人都争先恐后引经据典,或从生僻古籍寻找出处,又或者凭空捏造,总之找出了无数证明,从而大肆开展孟姜女立庙运动。

明朝时期,如雨后春笋一般,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有关的碑铭、墓志,且不少出自名人大家之手,凭吊这位可歌可泣的贞女,为扩大地方知名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可否认,这些行为极大繁荣了民间文化,但也开了一个坏头,争抢名人籍贯。只要史书没有白纸黑字写清籍贯住址,都能记录在地方县志之中。

“据民间传言……然时代久远,其旧址不可考,且当一说”类似的模棱两可的话,既洋洋得意宣讲了当地辉煌的人文历史,也轻飘飘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这就是中国民间故事存在的最大问题。

很多东西说一半留一半,你知道的未必是全部,你知道的全部也未必是真实。

正如那位道听途说写日记的大神,如果没人揭穿,若干年后,谁知道她写的是历史还是传说呢?

有些话说多了,传说也会变成历史,这才是让人可怕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孟姜女和秦始皇的爱恨情仇,孟姜女哭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