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7
有您真好——感恩所有的遇见
安宁疗护二星培训圆满结束
这是琼瑶女士关于生命的嘱托:
“一、不论我生着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做主时让我做主,万一我不能做主时,照我的叮嘱去做!
二、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三、不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着!
四、同上一条,不论什么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五、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着,意义更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这是琼瑶面对生死的一份殷重声明——我要“尊严死”!不要“被活着”。
01
直面死亡的态度,给自己和亲人带来的是“生死两相安”!
——志愿者张又升老师培训感想
触及生死话题,还是那么不愿面对吗?
年4月13日,一群勇于直面生死,思考生死,探讨生死的志愿者,参加了“安宁疗护”二星级志愿者的培训。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死培训,它传达出这样的人生目标——生亦安乐,死亦安宁。
这场培训在两个月前就开始策划启动,两次调查问卷收集、专家讲师到位、生死主题绘本准备、培训期间各环节安排等等,打造和呈现了安宁疗护二星级志愿者培训的完美盛宴。
张又升老师:
直面死亡的态度给自己和亲人带来的生死两相安!我感受到首先自己要正确认识死亡,直面死亡,还要让亲人接受死亡,自己对死亡有充分的准备时,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面对死亡!死亡的话题和教育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如何有智慧的讨论和启发别人思考死亡是可以在实践中运用的!人人都应该珍惜生命,但也要坦然接受死亡。死亡随时会来临,要做好精神准备还需要进一步去学习。只有多参与、多去做、去实践才能加深认知,切身体会,自我提升!
02
陪伴,不是去灌输人生哲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你模仿不了,也复制不了。
——志愿者车永红老师培训感想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人该如何追求“善终”?怎样帮助别人“善终”?
安宁陪护团队资深志愿者、医院领队、医院个案组长安静老师向参加培训的志愿者们传达出这样的安宁陪护理念:
●死亡≠痛苦安宁疗护≠安乐死
●尊重病人,尊重病人的自主权:病人永远第一位。
●整体痛楚与四全照顾。
●善别——四道人生:互相道谢,谢谢你;互相道爱,我爱你;互相道歉,对不起/我原谅你;互相道别,再见。
●陪伴(服务)模式:流程式陪伴、个案式陪伴、混合式陪伴。
●面对亲人离世,我……或许不能指明您的出路,也不能代替您走过哀伤,但我愿意陪你左右、伴你成长……
●没有哪一种布施,会大过帮助一个人好好死亡。——《西藏生死书》
车永红老师:
陪伴,不是去灌输人生哲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你模仿不了,也复制不了。尊重病人,他渴望享有所有正常人应该有的待遇。他的人生观念我们不可取代,不可否认。他认为最好的,才是最适合他的。
03
病痛并不仅仅是负面的,它也能激发出人的潜力。
——志愿者沈蔚老师培训感想
《再见了,艾玛奶奶》
《活了一万次的猫》
《小鲁的池塘》
《苏菲的杰作》
《风到哪里去了?》
《象老爹》
《爷爷去了哪里?》
《当鸭子遇到死神》
一本本引人入胜的绘本,并非只是孩子的读物,在这次培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志愿者们分组阅读绘本,争相轮番演讲,每本书都演绎着一个关于生命和死亡的剧情。
《再见了,艾玛奶奶》组
/p>
故事情节:艾玛奶奶是一位成功人士,也很照顾家庭,得知自己得了血癌,很坚强地活着。接受她会死的事实后,艾玛奶奶很平静地安排后面的生活。包括:让家人去查这个病还可不可以治愈;总结自己的生平;为了鼓励大家面对临终的她,给每位写了一封信。奶奶被家人的爱包围着,最后奶奶有善终,奶奶家人有善生。
组员沈群华老师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对死亡坦诚。死亡并不可怕,也不是那样痛。如果我们安排好一切,实际上对于家人反而会比较好。
作为病人,自己一定是要坦然接受即将临终这个事实。在临终的时候,艾玛奶奶原谅了之前所有不能原谅的事情,是释怀的,生命质量因此得到保障。作为家属,陪伴病人时尊重病人的选择,体谅病人的需求,让病人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是最让病人幸福的事。作为志愿者,首先自己要跨过这个坎,必须自己接得住一些东西,才能够更好地陪护需要帮助的人。
死亡的教育真的是非常重要,它比我们面对出生的教育更加珍贵。安宁陪护的价值是很大的,它真的是全方位的关怀。所以我们觉得今天的培训不光是专业,而且是对我们理念的一次洗礼。
慈慧基金会安宁陪护团队培训负责人于国强老师点评:我们谈到了生命的质量,谈到了尊重,谈到了需求,这都是我们在个案中经常用到的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尊重为前提。老师们说到安宁的理念让心灵受到洗礼,这个也是我的感受。奶奶应该也赞成这个理念,我们能感觉到家人和她在面对死亡这件事情上都是比较坦然的,是按照安宁疗护的理念有质量地度过生命最后那一段时光的。
直面死亡、方得善终……
沈蔚老师:
病痛并不仅仅是负面的,它也能激发出人的潜力。我们不应只用怜悯沉痛的心情去看待病患,千万不能低估痛苦激发人潜力的力量,更不能低估饱受痛苦折磨之人的智慧。
04
来了,真好!
——志愿者王永林老师培训感想
一个个敏感棘手的问题,一句句专业耐心的话语,一篇篇感人肺腑的陪伴个案,无不展现着专家们的资深实操经验,真的受益匪浅。
培训讲师与访谈嘉宾:
上海市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学专科分会委员孙瑛老师
医院社工师周家楠老师
医院专业护士周老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周芬护士长、社工师曹庆老师
慈慧基金会安宁陪护团队培训负责人于国强老师
安宁陪护医院总领队、北京慈燕志愿者部培训组闫晨璇老师
安宁陪护医院领队、医院个案组长安静老师
心理咨询师、慈慧基金会安宁陪护团队培训负责人、医院安宁陪护领队杜潇婷老师
王永林老师:
来了,真好!与经验丰富的社工老师面对面沟通交流,大大提升了走近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勇气和胆量。再好的经验,在吸收消化后,必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助力自身能力的增长。现在我只是一名刚刚踏进门槛的志愿者,如果有可能的话,也想成为像孙瑛老师一样的社工、心理咨询师,在安宁疗护的事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05
物质以外的,我们内心需要的东西,却是更加广大,更加真实,更加重要。
——志愿者徐刚老师培训感想
我们也许不能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怀着伟大的爱心做小事。
——特蕾莎修女
安宁陪伴,是一种生活方式,想象中沉重的对境,会因您的智慧和慈悲,而转为爱的能量和能力,把陪伴中的感悟和培训中的知识技能带回家,用到身边人的相处中,这才是陪伴真实的意义,实现自利利他,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分分秒秒。
将爱注入死亡,仿佛灯照亮黑暗,生死的培训因为有爱而不会沉重。志愿者们学着将爱给予正迎接死亡的人们时,也接受着来自这个团队大家庭的爱:会务组的精心准备、现场团队的通力合作,带给志愿者们的不仅是专业的培训内容、新颖的培训形式、祥和的互动氛围,还有温馨的茶歇午餐、暖心有爱的小礼物......无不体现出安宁疗护团队对生死教育的重视和对志愿者学员们的呵护。
徐刚老师:
参加活动本身,即是一次学习,也是一次陪伴。主讲主持老师陪伴我们,我们陪伴他们;后勤老师陪伴我们,我们陪伴他们。确实,物质以外的,被我们内心所需要的,更加广大,更加真实,更加重要。陪伴,不是主导,不是尾随。是两条腿在一起走路。用贴伴的观念与他人相处,与自己相处。
慈慧的组织和理念是认真庄严的,所以释放出来的,是清明从容的气质。
最后,参加培训的志愿者老师被授予志愿者一星、二星手环(全天一星全天二星培训、8次陪伴)和红色笔记本(王心玲和叶秀芳老师准备),这个仪式感觉意义非凡,让我们一起见证彼此的成长。
安宁疗护,感恩有您。
因为感恩,所以遇见!
文
上海安宁志愿者团队编辑
邢雨林万鎰雯校对
杨旻李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