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论坛

安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爷爷去哪儿了用一本绘本读物,上一堂死亡教 [复制链接]

1#

以愚昧蒙昧,故不明经义。

这两句话重要!我们现在看佛经、学佛经看不懂,听人讲的也听不懂,往往把听的意思错会了。他要肯提出来跟老师研究讨论,还比较好一点;如果听了之后就记在心上看,没有讨论的机会,而且他是一种错误的解释。这个对他就是麻烦!总而言之一句话,他没有根,学佛都是十七八岁、二十几岁才开始学。

扎根教育一定是在三岁,中国古人讲求胎教。怀孕的时候母亲就端正思想,他所想的东西都是好的,没有邪恶的。为什么?影响小孩,言语柔和,决定没有发脾气、没有怨恨人。这个都会伤小孩的身心。一举一动都能合乎规矩、都如法,这个小孩生下来很好养、很听话。妈妈要看三年,三年不能离开眼睛。你能看到他,他在干什么。

不能让他看的就别让他看,不能让他听的就不能给他听。不能让他接触的就统统远离,他所看到、听到、接触到的全是伦理道德、全是因果教训。这样的根扎下来他到三岁,所以中国古人讲“三岁看八十”,三岁扎这个根,八十岁不会改变,根深蒂固,这是圣贤。他要学儒,圣人;他要学佛,就是佛菩萨。为什么?根太深厚了。

一看到别的、新奇的、不一样的东西马上就改变,这个没有根。在今天的现象特别多,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叫你接应不暇,这个对修行人是非常大的障碍。

所以修行,环境真的很重要,真的要找一个很安静、人迹罕至的地方去修行,有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同修真的想走菩提道、想成就,找一个小地方。前年我们到斯里兰卡去参观,斯里兰卡还是修行的一个好处所,很多山洞,以前人住过的,现在没有。住山洞好,很难得。那个地方的佛教徒很虔诚,山洞里面有人住,他们日中一食,他这一餐饭他送到那个洞口,真正修行那是个好环境。

所以愚昧、蒙昧就不明经义。那今天的社会所有一切呈现在你眼前的、你六根所接触的全是愚昧、蒙昧,对于我们学习经教是很大的障。

-END-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现在全世界都不强调孝道老人很可怜都在养老院然后小孩子越来越嚣张变小皇帝皇太后了而且一个家没有孝道承传这个家铁定要败掉所以家不吉祥而很可贵我们中国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子女要尽孝道这在全世界没有这样立法的从这些征兆可以看得出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只要不强调孝道全人类没有前途为什么因为孝是爱的原点人都不懂得爱人的话他怎么可能人生会幸福人类怎么可能会有未来可是爱的原点又是孝孝是根德行的根本百善孝为先没有孝道这个家就要败丧下来了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就是敬老爱老尊老从夏商周这个传统一直传了几千年但是现在这一点做得不好我们要了解老人对家庭对社会奉献了一生不尊重老人叫忘恩负义没有老人哪有子孙没有老人的努力哪有现代的成就再来老人有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跟经验所以尊重老人的人就能承传这些宝贵的智慧跟经验而且人老是修来的福报他能修得长寿就值得我们尊重所以人的福田分三种都可以教给我们的孩子恩田敬田悲田我们感恩老人奉献一生念他的恩我们尊重老人再承传他的智慧经验一个人交的朋友都比他大很多岁甚至大一倍两倍这样的人一定比同年龄的人成熟大家可以仔细去观察所以恭敬心得大福报傲慢轻慢老人折福非常大我们常说一个家庭就是一棵大树爷爷奶奶是大树的根父母是枝叶孩子是果实果农都是在根上施肥在果子上打药只有在根上施肥果子才能有足够的营养在果子上打药才能防止果子长虫子我们对老人要多关爱对子女要多教育一个人在孝养父母之时自己的儿女也看在眼里父母以身作则孝敬尊长就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榜样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行动懂得孝的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孝顺老人那么孩子就会孝顺父母一家人就能和和美美中国人常讲百善孝为先孝是善良的第一步一个人对父母保持感恩学会去爱他们在此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去爱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爱那这个人也绝对不会对别人善良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所有中国人修养品德的第一步学会善良的第一步孝是善的原点是德行的根本没有孝这个家庭就离败落不远了网上有个段子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了他们左手拿着保温杯右手举着高脚杯啤酒加枸杞可乐配*参敷最贵的面膜熬最长的夜其实这也是现实的写照因为确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保健品抗衰护肤产品泡脚粉养生茶然而大家都在
分享 转发
TOP
2#
MAY7

有您真好——感恩所有的遇见

安宁疗护二星培训圆满结束

这是琼瑶女士关于生命的嘱托:

“一、不论我生着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做主时让我做主,万一我不能做主时,照我的叮嘱去做!

二、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三、不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着!

四、同上一条,不论什么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五、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着,意义更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这是琼瑶面对生死的一份殷重声明——我要“尊严死”!不要“被活着”。

01

直面死亡的态度,给自己和亲人带来的是“生死两相安”!

——志愿者张又升老师培训感想

触及生死话题,还是那么不愿面对吗?

年4月13日,一群勇于直面生死,思考生死,探讨生死的志愿者,参加了“安宁疗护”二星级志愿者的培训。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死培训,它传达出这样的人生目标——生亦安乐,死亦安宁。

这场培训在两个月前就开始策划启动,两次调查问卷收集、专家讲师到位、生死主题绘本准备、培训期间各环节安排等等,打造和呈现了安宁疗护二星级志愿者培训的完美盛宴。

张又升老师:

直面死亡的态度给自己和亲人带来的生死两相安!我感受到首先自己要正确认识死亡,直面死亡,还要让亲人接受死亡,自己对死亡有充分的准备时,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面对死亡!死亡的话题和教育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如何有智慧的讨论和启发别人思考死亡是可以在实践中运用的!人人都应该珍惜生命,但也要坦然接受死亡。死亡随时会来临,要做好精神准备还需要进一步去学习。只有多参与、多去做、去实践才能加深认知,切身体会,自我提升!

02

陪伴,不是去灌输人生哲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你模仿不了,也复制不了。

——志愿者车永红老师培训感想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人该如何追求“善终”?怎样帮助别人“善终”?

安宁陪护团队资深志愿者、医院领队、医院个案组长安静老师向参加培训的志愿者们传达出这样的安宁陪护理念:

●死亡≠痛苦安宁疗护≠安乐死

●尊重病人,尊重病人的自主权:病人永远第一位。

●整体痛楚与四全照顾。

●善别——四道人生:互相道谢,谢谢你;互相道爱,我爱你;互相道歉,对不起/我原谅你;互相道别,再见。

●陪伴(服务)模式:流程式陪伴、个案式陪伴、混合式陪伴。

●面对亲人离世,我……或许不能指明您的出路,也不能代替您走过哀伤,但我愿意陪你左右、伴你成长……

●没有哪一种布施,会大过帮助一个人好好死亡。——《西藏生死书》

车永红老师:

陪伴,不是去灌输人生哲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你模仿不了,也复制不了。尊重病人,他渴望享有所有正常人应该有的待遇。他的人生观念我们不可取代,不可否认。他认为最好的,才是最适合他的。

03

病痛并不仅仅是负面的,它也能激发出人的潜力。

——志愿者沈蔚老师培训感想

《再见了,艾玛奶奶》

《活了一万次的猫》

《小鲁的池塘》

《苏菲的杰作》

《风到哪里去了?》

《象老爹》

《爷爷去了哪里?》

《当鸭子遇到死神》

一本本引人入胜的绘本,并非只是孩子的读物,在这次培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志愿者们分组阅读绘本,争相轮番演讲,每本书都演绎着一个关于生命和死亡的剧情。

《再见了,艾玛奶奶》组/p>

故事情节:艾玛奶奶是一位成功人士,也很照顾家庭,得知自己得了血癌,很坚强地活着。接受她会死的事实后,艾玛奶奶很平静地安排后面的生活。包括:让家人去查这个病还可不可以治愈;总结自己的生平;为了鼓励大家面对临终的她,给每位写了一封信。奶奶被家人的爱包围着,最后奶奶有善终,奶奶家人有善生。

组员沈群华老师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对死亡坦诚。死亡并不可怕,也不是那样痛。如果我们安排好一切,实际上对于家人反而会比较好。

作为病人,自己一定是要坦然接受即将临终这个事实。在临终的时候,艾玛奶奶原谅了之前所有不能原谅的事情,是释怀的,生命质量因此得到保障。作为家属,陪伴病人时尊重病人的选择,体谅病人的需求,让病人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是最让病人幸福的事。作为志愿者,首先自己要跨过这个坎,必须自己接得住一些东西,才能够更好地陪护需要帮助的人。

死亡的教育真的是非常重要,它比我们面对出生的教育更加珍贵。安宁陪护的价值是很大的,它真的是全方位的关怀。所以我们觉得今天的培训不光是专业,而且是对我们理念的一次洗礼。

慈慧基金会安宁陪护团队培训负责人于国强老师点评:我们谈到了生命的质量,谈到了尊重,谈到了需求,这都是我们在个案中经常用到的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尊重为前提。老师们说到安宁的理念让心灵受到洗礼,这个也是我的感受。奶奶应该也赞成这个理念,我们能感觉到家人和她在面对死亡这件事情上都是比较坦然的,是按照安宁疗护的理念有质量地度过生命最后那一段时光的。

直面死亡、方得善终……

沈蔚老师:

病痛并不仅仅是负面的,它也能激发出人的潜力。我们不应只用怜悯沉痛的心情去看待病患,千万不能低估痛苦激发人潜力的力量,更不能低估饱受痛苦折磨之人的智慧。

04

来了,真好!

——志愿者王永林老师培训感想

一个个敏感棘手的问题,一句句专业耐心的话语,一篇篇感人肺腑的陪伴个案,无不展现着专家们的资深实操经验,真的受益匪浅。

培训讲师与访谈嘉宾:

上海市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学专科分会委员孙瑛老师

医院社工师周家楠老师

医院专业护士周老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周芬护士长、社工师曹庆老师

慈慧基金会安宁陪护团队培训负责人于国强老师

安宁陪护医院总领队、北京慈燕志愿者部培训组闫晨璇老师

安宁陪护医院领队、医院个案组长安静老师

心理咨询师、慈慧基金会安宁陪护团队培训负责人、医院安宁陪护领队杜潇婷老师

王永林老师:

来了,真好!与经验丰富的社工老师面对面沟通交流,大大提升了走近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勇气和胆量。再好的经验,在吸收消化后,必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助力自身能力的增长。现在我只是一名刚刚踏进门槛的志愿者,如果有可能的话,也想成为像孙瑛老师一样的社工、心理咨询师,在安宁疗护的事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05

物质以外的,我们内心需要的东西,却是更加广大,更加真实,更加重要。

——志愿者徐刚老师培训感想

我们也许不能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怀着伟大的爱心做小事。

——特蕾莎修女

安宁陪伴,是一种生活方式,想象中沉重的对境,会因您的智慧和慈悲,而转为爱的能量和能力,把陪伴中的感悟和培训中的知识技能带回家,用到身边人的相处中,这才是陪伴真实的意义,实现自利利他,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分分秒秒。

将爱注入死亡,仿佛灯照亮黑暗,生死的培训因为有爱而不会沉重。志愿者们学着将爱给予正迎接死亡的人们时,也接受着来自这个团队大家庭的爱:会务组的精心准备、现场团队的通力合作,带给志愿者们的不仅是专业的培训内容、新颖的培训形式、祥和的互动氛围,还有温馨的茶歇午餐、暖心有爱的小礼物......无不体现出安宁疗护团队对生死教育的重视和对志愿者学员们的呵护。

徐刚老师:

参加活动本身,即是一次学习,也是一次陪伴。主讲主持老师陪伴我们,我们陪伴他们;后勤老师陪伴我们,我们陪伴他们。确实,物质以外的,被我们内心所需要的,更加广大,更加真实,更加重要。陪伴,不是主导,不是尾随。是两条腿在一起走路。用贴伴的观念与他人相处,与自己相处。

慈慧的组织和理念是认真庄严的,所以释放出来的,是清明从容的气质。

最后,参加培训的志愿者老师被授予志愿者一星、二星手环(全天一星全天二星培训、8次陪伴)和红色笔记本(王心玲和叶秀芳老师准备),这个仪式感觉意义非凡,让我们一起见证彼此的成长。

安宁疗护,感恩有您。

因为感恩,所以遇见!

上海安宁志愿者团队编辑

邢雨林万鎰雯校对

杨旻李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