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论坛

安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里有冬日最温柔的小吃,最感人的物价,忍 [复制链接]

1#

身为一个广州人,我每年为了吃而去最多的城市,不是汕头也不是潮州,而是隔壁泉州。

这里小吃也太丰富太温柔了,去一次根本吃不够……而且物价奇低,人均两位数,可以牛排海鲜吃到撑,一年来个五六次毫无负担:)

临近年底,正是泉州最好逛好吃的季节呀。

红蟳正当令,寺庙也是最烟火鼎盛的时候,满城都热闹极了。可以先扎进面线糊羹排饭烧肉粽里醉生梦死,再逛逛开元寺承天寺关帝庙府文庙,收敛心神。

元旦期间跑去泉州,先替你们吃了一圈,整理出了2天精华行程,包含30家必尝的店,5间必去寺庙,时间很赶,我们抓紧开吃啦!

笔记给你们整理好了,可拉到文末一键收藏

DAY1:坐稳扶好,这天要经过13个站点

第12站

早餐:水门国仔老店、花生浆

面线糊在泉州人心中,既是早餐,也是宵夜,味道穿透一天的始末。

汤底主要是鱼汤或骨汤,细细的面线在其中煮得绵柔,将化未化地浮沉于汤糊中。这一口,滑溜、清甜、暖胃,早晨就靠它唤醒身体。

搭配面线糊的配料很丰富,但泉州人最爱的还是醋肉、大肠、打个蛋,还要泡着油条,这样的配置已经很豪华了。

晨间派的面线糊,我们尝了有名堂的几家,有些用三十斤的海鳗煮汤底,特别有气势;有些加入柴鱼,味道新派,但兜兜转转,还是回到这家水门国仔,在骨头汤的基础上,加入鱼虾等海鲜,鲜味不俗,一口汤糊暖fufu。

醋肉、大肠都都在水平线上。选他,就是因为整体表现平衡,也最稳定。

面线糊不是那种让人一口惊艳的食物,泉州人爱它,也是赖于这润物细无声的温暖,多喝几口,便能明白泉州人对它的依恋。

对了,水门国仔所处的水门巷,虽然不过短短的多米长,已经是小型市场般的存在,不妨顺便逛一狂。

有一溜小摊头卖炸物小吃,早上正是出摊的时候,特别有烟火气。

除了各种现炸小吃,还可以买到鱼丸、肉燕等半成品食材。不过短短几步就吃好买爽了,一级满足!

走到巷口,不要错过这家花生浆小摊,2块钱一杯,冒着热烟,夹着晨雾,麻利地倒进纸杯里,接过来马上靠边站着开喝。

花生浆带着奶般的微微黏稠感,入口轻微起沙,来个油条蘸着吃,一口香一口脆,暖和舒心,相当于老泉州人的晨早咖啡。

这一个流动小摊,没有名字。40多年来,每天早晨4点准时出现在水门巷口对面,既安慰了晚归的人,也焕醒了早晨的胃。

一般都是卖完就收摊,早则7、8点,晚则9、10点。所以,要喝这一口花生浆,要赶早

第3站

小吃:水门啊琴姐石花膏

也是在这条水门巷里,有一家门头低调的石花膏。

石花膏作为泉州的知名糖水,最知名的两家是秉正堂和爱啊石花膏。而这家水门啊琴姐的石花膏的做法有点特别,是一整盒凝固状的。

一勺下去有些紧实,入口也不似果冻般湿软,好像一块弹牙的软糕,在口感上可以与日本羊羹掰头了。

也可以一杯杯地啜着喝,前面吃了那么多咸甜的东西,这一吸溜,口中顿时清爽了。

石花膏原料是生长在礁石上的石花草,采集后加工煮制,做成清澈透亮的石花膏。常见的都是刮成条状加入糖水,搭配红豆、绿豆、银耳、莲子、枣糕、水果等。

第4站

小吃:古早味马蹄酥

从水门巷出来,拐入中山南路,能吃到一种香香酥酥的古早小吃——马蹄酥。

这种小吃在泉州已经买少见少了。开在中山南路这一家,从流动小摊做到入室小店,火了十多年,据说一天就能卖出两三千个。

它看起来有点像迷你版的油条,但口感完全不一样。新鲜炸出来时最诱人,金*蓬松的外皮,洒上点点芝麻。

入口开啃,油香与芝麻香很足,外层酥脆,内里是蜂窝状气孔,带有绵绵的韧劲。咦,这口感,不就是泉州人的可颂???

这条家店旁边,有一家麒麒商店,白天是书店+咖啡,晚上就会摇身变成小酒馆。

这家店的有趣之处是老板;)一定要和老板聊聊天,他本人就是一部泉州口述史,认识了他,就等于认识了整个泉州艺文圈。

如果只想一个人呆着,也可以在书架上,翻翻有关古城历史的书,更好地理解泉州。

第6站

午餐:蟳埔特色小吃

午餐当然要留给当季的红鲟。红鲟就是红膏蟹啦,这个季节,只只油膏满溢。

泉州那么多红鲟菜,我唯独惦念这桶只卖25块的“红鲟焖饭”。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一入口,当季的蟹膏香气霸道,还要什么秃*油!

这不是单纯的焖饭,是破蟹取膏,与米饭稍微炒香,再焖至香气四溢,米饭更均匀地吸收蟹膏的香气,还保持干身不腻,令本干饭人大呼有爽到……

配一道马鲛羹汤,汤头相当清甜,肉质在薄芡包裹下更显嫩滑,一口汤一口饭,鲜味交织,组合那么普通,幸福感却那么真实。

第7站

小吃:海丝金凤

午餐吃得有点简单,是因为接下来的小吃部分,攻势特别猛

先到海丝金凤,来一碗软糯糯的元宵圆,其实就是汤圆,但这家做得特别精细。

花生、芝麻分别炒制过,还要加入自家炼的葱油提香,切得细细碎碎才包入馅中,然后像这样摇啊摇出圆滚滚,全手工的细致操作,令口感更妙。

粉糯糯的外皮,内馅的香气有渐变的层次,在口腔中绵中带沙,嗯,感觉过去吃的都是假汤圆。

姜汤芋圆,Q弹弹的,姜汤带一点辣,很暖身。

除此外,芋泥、蒜茸枝、三合面,这些传统闽南小吃都能点到,丰富多样的闽南小吃,一家店就收割了一大片。

在海丝金凤的旁边,就会看见泮宫的门楼,从这里穿进去,就是始建于北宋的府文庙。

纵观全国,你很少能见到一座市中心的文庙,能坐拥如此庞大的院落。步入其中,大气而安宁,与周遭密集的烟火气完全隔绝开来。

把这里作为停歇站,十分合适,因为当你慢慢地从泮宫走到大成殿,出来就是热热闹闹的涂门街时,嗯,感觉又饿了。

第8站

牛筋:东兴牛肉店

泉州的牛肉店一般主打牛肉羹、牛排、咸饭,统称羹排饭组合,但在这家店,熟客还有另一种打开方式。

每次必点牛筯汤,软滑得不可思议,口感略微粘牙,又带点韧劲Q弹,有种在吃花胶的错觉。

与牛筯汤相配的,是店里卖得很快的豆粽。内有卤蛋、黑豆、板栗、香菇,三层肉,与常见的肉粽相比,走咸咸甜甜的路线,很讨喜。

排个小雷:这家的牛排和肉粽都不够好。

如果想吃牛排,更推荐阿秋牛排,以浓酱底汤熬煮成一大锅幽深的牛排,配上一份萝卜汤、一碗咸饭,那牛排的酱香浓得连干三碗饭没问题!

阿秋牛排

第9站

咖啡:时落咖啡

吃了一肚子的肉肉,此时最适合一杯咖啡消食解腻。离东兴不远的,有一家时落咖啡,是城中少有的以深烘为主的咖啡馆,每天有5~7种咖啡可选。

豆单很长,常备耶加雪菲,肯尼亚,危地马拉,曼特宁,蓝山,夏威夷等等,还有不定期更换的隐藏豆子。

喝了一杯中深烘的哥斯达黎加,醇厚度很高,回甘明显,余韵漾起淡而柔和的酸,好适合正在降温的泉州。

第10站

牛三宝:和尚牛肉店

喝完咖啡,感觉又可以再战了!来找一家隐于巷弄的和尚牛肉店。

全店只卖一碗牛三宝:牛腱子肉、金钱肚和牛筋,全都经过一大轮焖煮工序,下单后麻利地剪成小块,浇上一锅牛骨高汤,就好了。

虽然就这么一个小铁兜装着肉,每桌还配一个电磁炉,上桌直接开炉加热,嘿~立马变成精简版小火锅。

嗯嗯!看着小铁兜咕嘟咕嘟冒热烟,浓郁的牛肉香气飘出来,感觉就来了~

先喝一口汤,先是带着姜丝的辣香气,随后微微的药膳味飘出,暖胃得不行,呼哇呼哇就喝了一大碗。

而牛三宝呢?全都炖煮得软嫩入味,其中牛腱子肉最深得我心,疯狂吸满了汤汁,入口立马散软,但又不会塞牙,可见肉质新鲜。

随牛三宝汤上来的咸饭也很优秀,与泉州常见的不一样,看似寡淡的白色,一入口,竟是葱头油饭。

爆香过的葱头与米饭交融,香气扑面,就这么一碗饭,也令人想干上几碗。

结账40块,够两人吃饱饱,咸菜和咸饭都是送的,天,这什么神仙物价!!

吃饱去逛寺庙散散步吧。泉州日常香火最盛的,要数关岳庙,虽然占地不大,但是庙宇本身就是一个景点,闽南建筑独有的华丽繁复,错落结构,就足以久久凝视。

距离关岳庙不过百米处,就是清净古寺,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古寺,安静如园林,和关岳庙形成有趣的对比。

第11站

晚餐:春虹食尚坊

把这天最重磅的一顿,放在了春虹这里。

春虹是出品相对精致的闽菜馆,也是泉州老饕心中的白月光,我有一个朋友,从99年一直光顾到现在,依然是店内常客,全因20年过去,这家餐厅的出品几乎没失过手。

这道洒满青椒的就是麻辣三鲜,组合非常简单,但从调味到勾芡,每一样食材都恰好处于最鲜嫩的口感,委实撩人食兴。

春虹基本没有菜单,每日海鲜池里都有不少尖货,所以每次去都有惊喜。

咸蛋*南瓜很多地方都有,但春虹拿来做咸蛋*濑尿虾,就很独特了。

如果人数足的话,真的可以在春虹吃得酣畅淋漓。

如果人少,就点这4样招牌菜:麻辣三鲜、面线芡、咸饭和咸蛋*濑尿虾南瓜。

这次还试到了新的菜式!海蚌红鲟番鸭汤,海陆组合在汤头里抢鲜,忍不住搬出广东人的迷之形容词:鲜甜!

喝口汤而已,红鲟这么多油膏,很犯规啊。

明明来吃过不少次了,还是有新菜可以滚,深不见底的春虹,瑞思拜。

第12站

卤料:鲁智深

晚上怎么可能只吃一家就结束?嘻嘻,去斩点卤味,喝杯小酒吧~

下酒卤味大多咸得厚重,但这家却很克制,直接开嚼,醇厚中带点香甜,到底是什么神奇方子?

点了好几种都没踩雷,最欣赏牛腱子肉,肉厚却卤得均匀,切成薄薄一片,像吃小零食一样上瘾。

老板还配上自调的酱料,咸中带鲜,以朵朵辣椒粒提香,蘸着吃有滋有味。

这里其实也是一家小酒馆,可以点上一壶老板自酿的酒,再配一碗阳春面吃。

第13站

螺仔:西街螺仔芬

沿海城市,螺仔总是不少的,所以泉州人也偏爱吃螺,偶尔会见到这样的小摊头,卖的是啾啾螺。

所谓啾啾其实是啜螺时的一种象声形容,螺其实是小海螺。

但是去到店里吃螺,螺的家族就几倍放大,形状、长相与大小各异,不禁要感叹,啜螺的世界竟如此之大。

这家西街螺仔芬,夜晚才开店,日常供应的螺就高达十几种,最特别的是,是这家针对不同的螺,还有不同的腌汁、调汁、炒汁和蘸汁。

啾啾螺最为日常。以花生酱作为调料,两者融合放在牙缸里,像手摇奶茶一样不停的摇动,直到小小的海螺均匀浸透酱料为止。

要一点点地啜着吃,螺虽小,肉质倒挺饱满,花生酱经过调味,香气足却不会过腻。

还点了珍珠白玉螺和油螺,酸辣鲜爽;旺螺鲜香中带点辣,很适合下酒。各种螺的做法和调味各有花样,可惜胃口真的不够了……

唯一踩雷的是竹螺,螺肉口感实在一般,而且空壳多。

哎,摸摸饱足的肚子,心满意足地回酒店躺平了,明日再战!!

DAY2:这天的风味依然密集,要经过13个站点

第1~2站

早餐:承天巷油条、阿玲花生汤

起床第一顿,我一般是这个路线:先去油条店买两条新鲜炸出的油条,然后去阿玲点一碗花生汤。

这家油条,打遍泉州无敌手,炸得酥脆而没有油腥气,内里带一点点绵糯,是一口有层次的油条!

天气冷了,这家还会炸一些蒜茸枝卖,因为蒜茸枝表层的糖霜融化会粘粘的,所以冬天制作能保持最佳状态。

配花生汤吃,绝了!饱满的花生,粒粒煲煮得软糯,入口自带绵润感。

泉州人喜欢吃当地产的纽仔豆花生,小粒而味香,自带着油润感。

也可以往花生汤里打个蛋,变成花生蛋花汤。

小小一碗花生汤,铺头隐秘地躲在铁门后,味道却抚慰了泉州人30年,最简单的食物里,都能找到情怀寄托。

啃完油条,喝完花生汤,过个马路,对面就是的始建于南唐的承天寺。

论千年古刹的密集程度,泉州称得上南中国之最。

与附近几座古刹相比,承天寺不是恢弘大气的路线,反而有种亲和气质,穿过幽幽的步道,便是雅致的园林寺庙,逛下来很舒服。

第3站

小吃:侯阿婆烧肉粽

逛完寺庙有点饿了,就想吃侯阿婆热fufu的烧肉粽啦~

软滑浓腴的三层肉,还塞满鸡蛋、香菇、干贝、海蛎、莲子等食材。糯米经卤汤与葱头油炒过,染上一层酱色,看起来就很诱人。

特调的酱料,像是花生酱、芝麻酱和一点沙茶酱的混合体,浓郁醇厚,味道层次很丰富。

来都来了,必须点一碗牛肉羹,是加了姜丝的清汤派,对于肉粽是不错的中和。

第4站

奶茶:壶见

吃过肉粽之后,来杯奶茶消消腻吧。

壶见是泉州的本土奶茶品牌,为了发扬本地特色,所以招牌的饮品都是以福建茶为主。试了正山小种奶茶、壶见观音奶茶,茶香较浓,咕噜咕噜就吨了一整杯!

季节限定的红柚小茉莉也不错,酸酸甜甜,特别解腻。

第5站

小吃:五叔公土笋冻

如果问泉州人哪里有好吃的土笋冻,他们一般回答:在安海啊。

害,我当然知道这个晋江小镇的土笋冻最知名,但也想在泉州也过过嘴瘾嘛。

很幸运地找到这家小店,土笋冻有三种规格可选,越贵的,沙虫就更肥更多。

土笋冻吃的就是一口冰凉嫩滑,洒上了蒜蓉酱油,风味更加独特,堪称闽南人的布丁。

第6站

小吃:小时候味道

满煎糕是很有代表的泉州小吃,但是最多人排队的老字号其实不一定好吃,找到这家小时候味道,人少,出品也快,拿到手都是热乎的。

里头是满满的乌糖,那粘糯感,嗯,这才是满煎糕真正的水平!

这家还有另一个推荐的小吃,名叫甜油?。旁边的老泉州人说:“这个我们从小吃到大,很好吃的!”

将信将疑地买了一份,真香了!有点像在咬一口油炸糯米糍,酥酥糯糯地就啃完一整个,唇上全是细细的糖霜,舌头绕一圈滚个干净~

泉州小吃就是有这种第二眼美人的魅力,经得起时间考验。想把它们都迎娶回家。

吃完一堆小吃,旁边就是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寺,也太顺路了吧……

现在红叶正美,是最好看的季节,记得去逛逛。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去到院落后庭的古船陈列馆走走,里面有一艘屹今发现体积最大,年纪里老的宋代古船。第7站茶室:白水皓兮泉州近年开了好些茶室,毕竟大福建就是出好茶的地儿!这家新开数月的白水皓兮,是泉州茶友的推荐,店内清一色只卖福建茶。茶叶都来自福建核心茶区:福州,武夷山和安溪。试了福州茉利和小赤甘,搭配的甜品小点,很是精致。上茶时,还会把茶叶留起来,方便你自行添水煮茶。整栋建筑从古厝改建而成,还刻意保留了老房的部分结构与墙面,没有粗暴的拆改,或者照搬网红店的风格打造,细节经得起审视。从店里还能俯视整条西街,近望双塔,落日时分也太美了~坐着喝茶看风景,老舒服了,一不小心就过了一个下午。第8站午餐:阿山姜母鸭泉州的姜母鸭有多好,吃过的都懂吧?城中最知名的几间,这次重温都有点可惜,也许因为游客较多,水准明显下降。整体最稳的要数阿山姜母鸭。这家番鸭选得大,不会因长时间的猛火煮制而变得干柴缩小。外皮微微橘红,是火侯足的表现。轻轻一咬,肉质便松脱,软滑而香气十足。其实姜母鸭最好吃的是这片老姜,慢慢炖煮至红糖色,辣味收敛许多,吃起来满口酱香焦香。第9站小吃:ColorCorner此行发现了一家很有网红势头的芋头饼!其实嘛,这是一家茶饮店,特色是以店家自己手工作的芋头饼作搭配。小小一间店,做茶饮的想法不少,例如我就喝到了一款油甘汁,以油甘果榨汁调味,口感酸甜,比柠檬茶还要开胃。尝一口芋头饼:葱油饼夹着饱满的芋泥,外层铺满芝麻,一口下去,先是饼干的酥脆,再到芋泥的绵密,天,有了它,哪还用得着去排队一小时买庄阿姨?第10站咖啡:巴浪鱼咖啡馆泉州的咖啡店里,最喜欢的要数巴浪鱼。豆单更新快,做特调也很有想法。他们很擅长在创意咖啡里融入本地元素,比如用承天巷油条做油条阿芙加朵,还有加入本土石花膏做拿铁,细节上巧思十足。近期的冷萃,入口是浓浓的龙眼蜜香,甜中透着轻盈的酸,好喝。第11站晚餐:新秀餐馆如果要为这程找到一间小神店,我认为是这一家:新秀餐馆。小小的门面,只有七张桌子,点菜要钻到厨房的海鲜池前。看到这猛火大镬的画面,就很笃定:这样的店,肯定好吃。厨师就是老板,炒菜时身后站着4个人,彼此没有任何交流,却合作无间。能有这样行云流水的后厨,因为这是一间家庭小馆,爸爸炒菜,家人打下手,用33年培养出的默契。先来一锅苦瓜蚬汤,蚬仔下得毫不吝啬,苦瓜选得好,不苦,自带甘甜,所以汤头非常清甜。闽南人爱吃鲨鱼,这次试试鲨鱼皮,本体长这样,看着是不是不像会好吃的样子但是做成这道炣鲨鱼皮之后,让人拍案叫绝,这绵软滑溜的口感,咬起微微弹牙,明明是快火猛炒的,却有一种经酱汁久煮而成绵糯感。酱汁有种说不出的馥郁香气,不配个打卤面合适吗??还有一道泉州人在这个季节最爱吃的芥菜心,看起来像瓜一样的蔬菜,平常是直接水煮氽烫着吃,这次用来炒,口感介于冬瓜和青瓜之间,非常妙。只有一个遗憾,人太少,胃容量不足,没有点到其它招牌菜,例如组合清奇的梭子蟹炒菜花,下次还要来!第12站烧烤:串味好美味烧烤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宵夜环节!先从这家深得我心的烧烤开始。很垂青这家的选品,海鲜从鱼类到贝类选择不少,一些烧烤店少见的蛙和猪脑,也陈列在柜前。实在吃不下太多,随便点一点排骨、鳗鱼、豆腐、猪脑、鸡蛋、海螺吧。印象最好的是猪脑,表层覆上一层店家自调的酱料,烤出来带着微微起焦,像在吃烤豆腐!烤鳗鱼,酱汁较重,烤出来是汁水派,而不是平常的脆香派。搭配上也有趣,拿了一只生鸡蛋,烤的时候放在挞皮壳里,还加一个文蛤在里面,所以鸡蛋是带有鲜味的。这海螺也不得了惹,上面还涂了一层花生酱,味道有点妙啊。大树下,小涌边,吃烧烤可爽咧!第13站面线糊:吴淑珍面线糊本次旅程的最后一站,还是以面线糊作结吧。泉州的面线糊分为晨间派和夜间派。夜间派要在晚上10点后出摊,有名的大多集中在百源路,小小一条商业街,就有三家面线糊鼎立:婷婷、海龙、吴淑珍。百源路白天是条正儿八经的商业街,但一到面线糊出摊的时候,瞬间把人行步道挤个满满当当。夜间派的面线糊,配菜要更加丰富浓烈一些,但最受大家欢迎的,其实还是老几样:大肠、醋肉、油条,堪称面线糊的铁三角。这三家"巨头"里面,婷婷曾是我心中的面线糊Top1,也是名气最大的一间。但这次再尝,汤头淡了,面线稀了,而且小铁兜换成了纸盒,整体都不是那味儿了。纸盒吃热腾腾的面线糊,你良心不会痛吗.gif三家尝下来,最平衡的要数吴淑珍。醋肉刚炸好没多久,吃起来还带点脆香。面线糊以大骨头作底,清甜,加入醋肉、大肠,还洒上一点卤汁,暖fufu香喷喷,这样的面线糊,才是深宵的安慰,睡前的晚安嘛。最后买个手信再走吧:)老牌子的手信有两家,一家是林记正泉茂的绿豆饼,另一家是源和堂的蜜饯,绿豆饼酥皮较为厚实,豆蓉是粉霜般的口感,个人觉得口感较干。而蜜饯的选择很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就好啦!另外,前面推荐的一些小吃,有些在店里吃完,可以直接买礼盒装。想买新派一点的手信,推荐黍物里的凤梨酥,酥皮松化,凤梨纤维饱满,感觉可以和微热山丘掰头一下。一些泉州出行Tipsp>本次暴走主要集中在鲤城区,步行友好,如果选择交通工具,可试一下很有特色的电瓶车公交,上车两元,随叫随停,可根据你提的目的地自由切换路线,另外就是可以骑小电动,可选的厂牌有小溜、美团和青桔。

除了吃吃吃,泉州还有很多值得体验非遗文化,例如听南音,看木偶戏、梨园戏,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