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论坛

安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育安宁市让孩子乐享ldquo三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请输入以下网址搜索阅读《滇中新区报》电子报

数字报
  从年昆钢一小开办第一期“三点半”课堂试点,到如今市域内28所中小学全面铺开以“三点半”课堂为形式的课后服务活动,3年来,安宁市已有10万余名中小学生从这项服务中受益。


  经过3年的摸索与发展,该市逐步在以“*府主导、学校主体、学生和家长自愿参加”的基础上,实现对中小学生“三点半”课堂课后服务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教职工激励、组织领导、监督管理以及督导考核等,探索出一条适合安宁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在充分调研与实践的基础上,规范并做实“三点半”课堂课后服务,为中小学学生在校“空窗期”探得一条破题之路,实现了学校、家庭的“无缝对接”。

秉承公益性原则


  16点40分,是昆钢一小下午放学的时间,却没有一众家长堵在学校门口接孩子的场面。学校副校长王保钢介绍,自从学校开设了“三点半”课堂,已经有名学生在放学前参加各类课外活动。


  走进学校,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开展社团活动,乒乓球社团、柔道社团、魔方社团、合唱社团、篮球社团、啦啦操社团、足球社团……家长纷纷表示,昆钢一小课后服务自开展以来,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长负担,并培养了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


  昆钢一小教师樊福玲说:“学校积极探索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模式,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民心项目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不断改革创新,解决好小学生“三点半”课后服务的难题,齐心协力把好事办好,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该市坚持“*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学生和家长自愿参加”的原则,对小学生课后托管工作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经费筹措、教职工激励、组织领导、监督管理以及督导考核等,都作出了全面规定,明确要求“三点半”课后服务工作要确保有利于组织实施、保障安全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并明确规定课后服务的公益属性,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全部免费。

办好“三点半”课堂


  该市开展小学生“三点半”课后服务受到很多家长的
  下午4点半,放学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安宁中学嵩华校区四年级2班的教室里,仍然有20多名学生在看书或写作业。从年开始,该校尝试推出“三点半”课后服务,到目前已经有余名学生享受到这项服务。


  “之前由于工作太忙,来不及接孩子就报社会开办的晚托班,但还是不放心。现在,学校开办了‘三点半’课后服务,这样我们就不用急急忙忙来接孩子。孩子在学校基本上把作业都做完了,还能学到许多课外知识,省心又放心。”家长周润媛说。


  除了看书写作业,安宁中学嵩华校区还开设了10多种社团活动,机器人、经典诵读、围棋、陶艺、篆刻、琵琶、足球……所有课程都是本校老师自愿报名开设。高金荣是书法社团的一名教师,他说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下午5点,虽然早已过了放学时间,昆钢实验学校操场上依然热火朝天。篮球、足球、健美操等活动有序开展;书画、手工、国学等兴趣班也在各自教室里开展活动。据介绍,该校的课后兴趣班有30多种、近80门课。“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报名参加,课后活动一般持续到5点半,正好与家长下班时间衔接起来,解除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昆钢实验学校副校长石应有说。


  “为解决‘三点半’放学无人接送、看管等难题,我们2年前就开始行动了。”该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实施的“三点半”课后服务公益性项目,由学校提供上课场地,*府出钱,学生和家长可以选择课程,如此既能解决无人来接的学生放学后的安全问题,又能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发展素质教育。早在年秋季学期,该市就已开始着手试点,到年秋季,“三点半”课后服务已经覆盖到全市28所中小学。


  “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解决好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管的问题,努力打造有温度、有质量的教育,是安宁中小学教育一直追求的目标。”该市教体局副局长刘璇表示,“我们将继续做好‘三点半’课堂,让孩子在‘三点半’中更好地成长。”

“点线面”结合发力


  “三点半”课后服务工作是落实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破解“三点半”难题,该市通过“点、线、面”结合,让学校教育资源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学校教育资源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根据目前各学校已有的资源和学生自身爱好和个性特长,确立了自主阅读、阳光体育、书法绘画、舞蹈声乐、民族工艺、地方校本、心理健康和各种社团组织等不同的点,供学生自主选择,让具有更多能力的学生自由徜徉在各个组织中,以充分挖掘自身的能量,促进其全面发展。在“三点半”课后服务中,让“延时+”拓展出教育新空间。


  抓住每条“线”。该市市属各学校建立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每个体系都是由一条线组成,从项目建设、课程延伸、个性发展、能力提升等几个环节,层层递进,梯度发展,每位项目教师都按照这条主线认真筹备、深入发掘、精心组织、科学施教。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三点半”课后服务从“管作业”逐渐向“管成长”过渡,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并不是课后服务的唯一内容。


  抓住学生的“面”。“三点半”课后服务工作的“面”做到了三个方面,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本着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态度,争取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课后服务所带来的红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二是面向全体家长,把课后服务工作的意义进一步深入宣传给每一位家长,让家长们充分理清什么是课后服务、怎样进行课后服务、服务的方向和目的何在,如何配合学校、老师和学生开展好课后服务工作等;三是全校教师对于课后服务工作全覆盖,上至校长下至每位教师,都是课后服务的工作者、服务者,无一遗漏,按照各自的学科特点和专业专长,逐一安排到相关岗位,扎实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让课后服务工作多点燃爆,全面开花。

本报记者熊瑛通讯员贾建荣文/图编辑整合/版面设计肖永琴

审核饶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