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作者|杨者*
六套革命烈士陵园的前世今生
文/杨者*
在盐阜地区*事斗争遗迹中,六套革命烈士纪念碑名位显赫。当我们轻轻的拂去碑前的尘土,潜心的聚焦碑后的来龙去脉,其中的历史过程和54位烈士事迹一样,同样是可歌可泣的;在六套革命烈士陵园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彰显了老区六套人民质朴善良、祟尚英雄、敬重先烈和爱兵如子的高尚情怀。
兵临城下的六套区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国民**队大举进攻盐阜解放区,蚕食战果。驻守在响水的徐继泰部更是为虎作伥,这帮乌合之众时常下乡烧杀抢掠、残杀革命战士、威胁人民*权。为铲除徐匪、保一方平安,年6月4日(农历4月16),华野、团、团奉命从中山河以南一带奔赴六套集结待命,准备攻打响水口、三垡。
六套文灿史长,人民矢志图强。过去的六套是*河故道上周围几个乡镇商贾云集的中心。当大*到来时,人民欣喜若狂,犹如亲人回家。在地方区乡组织的协助下,野战*部队分别宿营在六套区的杨庄、湾港、季庄、三汾港及六套大街等地,战士在各个村庄象到了家一样忙得不亦乐乎。吃饭时,部队借用老百姓大锅做饭,老百姓家锅灶小的,战士们自己在户外搭锅烧饭。老百姓家水缸里没水了,战士们拿起桶就去河边挑水。晚上休息,战士们就在老百姓家就地打地铺。住在湾港的部队因靠近中山河,战士们用短锨还挖了临时战壕,以防敌人偷袭。
威武雄壮来,雅雀无声走。6月5日晚饭后,夜幕降临时,住在各个村落的部队在作了战斗动员后,直扑响水口、三垡。住在六套街上的部队启程路过六套赵家门前的粮食行时,看到了一大堆棺材叠置在那里,有的战士司空见惯,也有的战士调侃说“不晓得哪口棺材是我的”。正是人民战士这种为人民利益和民族解放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才使得我人民*队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和发扬。
6月5日夜12时,我*对响水口、三垡同时发起攻击。三垡是一个名不经传的村落,却成为号称响水“座山雕”的徐匪之左翼前哨。守*装备精良、工事坚固、易守难攻,使战斗异常激烈。我*久攻未克,遂于7日晨主动撤出战斗。在攻打三垡时,我团营长张华龙、教导员吴健、连长张梅生、排长曹一同、战士张大勇等48名将士在这里血洒疆场,以身殉国。民运队自战斗打响后至下午两点钟陆续地将伤员抬到六套区崇德乡(湾港村)老王庄,牺牲的指战员被用担架、小车和牛车接二连三地运送到六套区后街。在六套人民的全力协助下,部队一方面抓紧伤员的安置医治,另一方面做好牺牲烈士的善后入殓。
六套版的“沙家浜”
“二.六惨案”给六套人民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在他们的心目中,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人民的大救星?他们一目了然,爱憎分明。
99岁的顾培模老人
英勇支前是六套老区人民的优良传统,乡亲们为人民*队克敌制胜而舍家纾国,出力献物不计其数。六套湾港99岁的顾培模老人,当时曾任六套区*泥乡(中山河南滨海县的*泥嘴隶属)指导员,同时任20多付担架队队长。顾老曾经参加和组织过包括淮海战役在内的七次战斗现场担架救援任务,参加打三垡战斗担架队是第五次,每次都是战士们在火线上“打”,而他们担架人员紧随其后,到火线上去“抢”,他们和战士一样,争分夺秒、惜时如命,在枪林弹雨中营救指战员。顾培模老人是六套老区人民勇于付出、精诚爱国的一个缩影,他为人民*队前线救死扶伤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
三垡战斗结束后,伤员运到湾港村,老王庄的群众,看到担架上许许多多血肉模糊的年青战士,有的断臂残腿、有的血浸征衣……。乡亲们仿佛看到自家的孩子,心疼至极!各家无须动员,庄上十几户都争先恐后的腾出床铺给40多名伤员住下,仅顾德亮一家的四间草房就住了9名伤员。伤员全部安置后,乡亲们主动的问寒问暖,分文不取为伤员提供生活必须品。
顾德亮退伍*人
在乡亲们的无私帮助和随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和调理,这些伤员基本痊愈,即将归队,当战士们和乡亲们告别时,有的战士直接叫爹爹奶奶,有的战士叫爸爸妈妈,甚至有的战士双膝跪下、泪流满面的向乡亲们致谢,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感谢你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四次安葬敬忠*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饱经战火、勤劳朴实的六套老区人民,在三垡战斗后28年间,为阵亡将士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四次安葬,进一步彰显了老区人民对革命烈士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首葬。在三垡战斗之前仅准备近30口棺材,其余十几位烈士,由六套街专门从事入殓后事的邱家用盐城一带私人生产的尺把宽小蛮布(本地称南边人是蛮子)将血染的战士裹扎下葬,每坑相距1米,按本地葬礼,分四排挖48个土坑,东西为长,南北为宽,土包填好后,每个土包前树块木牌,上面记载烈士姓名、年龄、职务、籍贯,还有大约30人为无名烈士。烈士全部入殓后,全区*员干部及附近群众向烈士躹躬致哀。这一天是年6月7日(农历4月19)。在建国初,为缅怀先烈、告慰英灵,六套人民连续多年在清明节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祭祀时六套区机关、学校、医院、商店等单位及民间组织各自抬来祭桌,桌上设祭品八碗八碟,整鸡傲立桌中,十几张祭桌整齐摆在烈士墓前。仪式上区领导宣读祭文,然后,由乡绅周体用作司仪,人们在行祭拜大礼后,纸人纸马照天烧、绕桌洒酒慰英灵,场面庄严肃穆。这项活动是苏北地区祭奠先辈亡灵的最高礼仪。如此敬重先烈,而且连续多年,这充分彰显了老区人民祟敬英雄、感怀先烈的祟高品德。以后每年清明节,老区人民都来为48名烈士填坟祭扫,地方*府还组织干群和师生来烈士墓前举行悼念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改葬。由于48座小土包,每年都被雨水冲刷,杂草丛生。为此,年秋天,六套人民公社组织群众,在近似于正方形坟群原址上用泥土堆积一座巨型土坟,自下而上台阶到顶,而且在台阶植树,使土坟既让绿茵环绕,又不易被雨水冲刷,显得庄严肃穆。
再葬。年响水建县后,每逢清明节,六套周围甚至中山河沿线的几个乡镇学校学生,都要步行十几里或几十里路,来六套祭扫烈士墓。年,响水县革命委员会安排专款,在杨庄大队红旗生产队,兴建了混凝土浇铸的烈士墓碑,烈士遗骸遗物全部进墓,还安排复员*人程以伯专门打扫墓地卫生。墓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庄重醒目,让每位前来祭奠者肃然起敬。
第四次安葬。年11月,响水县革命委员会再次拨款,按照战役纪念碑的要求,用高档建材,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对43名烈士进行厚葬,同时将年在六套人民公社杨庄大队严庄生产队翻车溺水的5名战士遗骸迁入墓内(详见备注1)。后又迁入了解放*海*某部副*委顾丙留烈士的骨灰(详见备注2)。这就是六套革命烈士墓内54位烈士的由来。年,六套革命烈士陵园被盐城市人民*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成为六套地区乃至响水县境内重要的红色地标。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响水三垡战斗牺牲的烈士在六套老区已安息了73年。六套,这个昔日素有“张、*、六,直通华东局”,因贫穷而闻名的*河故道边的古镇,如今已发展成文明富庶的新型社区。沐浴着和平阳光的老区人民,将永远铭记为了今天和平安宁而糠慨赴义的先烈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备注:
1、年,蒋介石试图反攻大陆,沿海加紧备战,解放*部队在六套设立团部。这年冬天的一天夜里,零下13度,解放**车执行任务,开到杨庄大队严庄生产队拱桥上坡时,因灯光向天,司机看不到桥面,导致卡车翻下冻窖,7位战士当场溺水身亡,次日安葬在太平河堆,后有两名外籍烈士遗骸被迁走,其余5位烈士年11月安葬于六套烈士陵园。
2、顾丙留:响水县六套双民人。海*东海舰队某大队副*委。年底因公牺牲,年仅42岁。年,骨灰运回故里,安葬于六套革命烈士陵园。
题字:原南京*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红色响水刊号:苏新出准印JS-J号刊头题字|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
声明:凡《红笺留香》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红笺留香推荐阅读
☆平凡工作无悔人生——记老兵、离休工人卜谟恩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咏秋诗词浅谈
☆诗词六首
☆永不消逝的电波—记解放*炮击金门前指报务员杨者兴
☆诗词五首
☆成立参议会共商抗日大计
☆开辟“统一战线”栏目序
☆芦箫日记:九丰园的秋天
☆半碗飘香了九十年的米粥
☆一江春水颂英*—纪念云彩村革命烈士钮玉标同志
☆拔牙根-部队生活点滴录
☆在八烈乡遗址前肃立
☆祭闕公正芳文
☆阜宁县新四*研究会领导来响考察红色文化
☆封面人物:戎马将*谢振华
☆响水烈士陵园里那块骑兵团烈士墓碑
☆9.18,响水又上电视!
☆以耻为鉴开创未来—走进响水红色*权诞生地*圩
☆陈家港国耻碑赋
☆李春华和“战友”的故事
☆守岛戍边的岁月
☆刚刚,响水镜头被国内多家电视媒体刷屏!
☆庚子九月三日纪事
☆爷爷抗美援朝时的珍贵照片
☆林仕奎喋血周夏庄
☆杨应学的跌宕人生
☆响水公立第五小学—群贤辈出的百年老校
☆81年前的那场血雨腥风
☆开山岛最早的守岛人
☆千古云梯双烈永存
☆老书记陶培荣携家人寻访第二故乡
☆怀念父亲邱三先生
☆参*那年
☆告别东海奔越南疆(下)
☆告别东海奔越南疆(上)
☆在滨海大队二、三事
☆光荣啊!退役*人
☆著名红色纪念地系列之二:响水地区共产*创建和领导的第一个抗日武装—纪念滨海大队成立八十周年
☆著名红色纪念地系列之一:涟灌阜边区办事处在双套—烽火中诞生的响水民主*权
☆响城八诗友-分韵作诗
☆三次入伍为报国一腔热血洒明光
☆吕恩覃:抗美援朝血染金达莱
☆忠心赤胆杨芷江
☆芳影如生随处在—读陈毅《忆亡妻》
☆南潮河——响水的“红旗渠”
☆寻根之旅—新四*后代来响寻访父辈战斗足迹
☆陈家港又靓了!
☆江风海韵
☆留取丹心照汗青—回忆烈士刘正权同志
☆*土地下埋忠骨无名烈士名永存
☆正值青春好年华保卫邵伯热血洒
☆不该忘却的英名—妇救会主任、革命烈士张锦绣记略
☆徐家大院
☆抗战时期响水地区民间抗日团体
☆红色响水年第3期-总第7期7月出刊
☆灌河骄子陈伟达
☆赵庄战斗始末及八烈乡考证
☆云梯树*
☆彪炳千秋的淮北盐场人民烈士纪念塔
☆灌河艄公—追忆我的“暴君"父亲
☆三野十虎将之**全能谢振华
☆在哈*工同开国将*们一起听课
☆青春在核试验中闪光
☆烽火硝烟中的陈家港
☆位卑思忧国情深义更重—记复员老兵王武忠
☆血凝*土发春华—震撼灵*的寻访之旅
☆*三师后代来响寻访父辈战斗足迹
☆墙头诗的魅力
☆玖玖桑葚采摘忙
☆赵斌先生撰稿的响水新四*研究会《祭响水人民烈士文》荣登中国《铁*》第5期
☆题芍药图
☆北来风南来风—新四*开国将*后代将赴响寻访父辈足迹
☆涟水保卫战支前亲历记
☆红色地标系列9|英雄血染季家圩红色地标载忠*—一门双烈张以刚张以祥战斗事迹寻访
☆红色地标系列8|*河长饮恨单港永留名—追记胡仕珍烈士
☆红色地标系列7|加庆村:烈士热血染红的村庄
☆红色地标系列6
寻访张爱萍将*指挥所旧址
☆红色地标系列5|丰碑高矗慰忠*—响水县烈士陵园简介
☆红色地标系列4|*圩镇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色地标系列3|玉珍乡
☆红色地标系列2|爱憎分明勇斗争为*尽忠铸英*—追忆革命烈士周开成
☆红色地标系列1|血染废*河
☆响水地区革命火种—学滩*支部
☆铁*年02期-画坛神奇吕恩谊
☆编辑部吹风
☆四月,文墨飘香陈家港!
☆“慎终追远传诵经典”之七:白衣赞(宽韵五古)
☆“慎终追远传诵经典”之六:致敬!白衣天使
☆“慎终追远传诵经典”之五:一名援鄂医生的独白—献给援鄂战士席海伟
☆“慎终追远传诵经典”之四:寻觅你!璀璨的星星
☆“慎终追远传诵经典”之三:给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