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箱”并非武则天发明 战国即出现_文化考古_雅昌新闻
9月13日历史纵横版《武则天发明了 意见箱 ?》文章标题后缀了个问号,表明未必是定论。笔者退休前涉猎中国监察史, 意见箱 或 举报箱 出现在战国时期,比武则天早了一千多年。 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任李悝为相,李悝任相10年,主持变法,是战国法家的始祖。为稳定社会秩序,李悝帮助魏文侯建立了举奸揭凶、惩污治吏的举报制度,并于 僻巷 就是人们不常到的街道设立 蔽竹 。所谓 蔽竹 ,即现代的举报箱或意见箱,就是一个圆形的筒,长约尺许,上方有一个大约三寸见方的小口,以便检举人将写有揭发内容的竹简塞入筒内。蔽竹置于僻巷,是为避人耳目便于举报,保护举报人。 到了西汉,出现了一种叫 垢筒 的举报箱。汉宣帝时期,颍川土豪结*营私,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无人敢治。上吏出身的赵广汉出任颍川郡太守。赵广汉到任后,决定进行彻底治理,为民除害。他从存钱罐中受到启发,制作成 状如瓶,为小孔,可入不可出 的垢筒,起到能够 及得投书,削其主名 (保护投诉人)的作用。垢筒制成后,赵广汉便令部下拿到各地悬挂,并张贴告示,鼓励民众投书举报,保证为吏民保密。经过一段时间,收到很多举报信,赵广汉根据举报信提供的线索,组织力量打击罪犯,终于使奸*散落,社会得到稳定。 公元686年,武则天执*时期,在朝堂上设置了 铜匦 (即铜制匣子),由补阙、拾遗与御史等人充任理匦使,在朝堂执掌匦事,专门受纳臣民的 进书 或诉状。武则天设置 铜匦 本意是接受臣民谏议时*,自陈冤屈,治国谋略方面的投书,从而得到真实的情报,以加强皇权,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反腐败的作用。但后来任用酷吏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武则天甚至 大义灭亲 ,把亲生女儿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处死。可以说鱼保家发明的 铜匦 是 意见箱 的一种形式,却不能说鱼保家发明了 意见箱 ,更不能说武则天发明了 意见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