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下午,在安宁市禄脿街道安丰营村委会云丰村,劳动归来的73岁村民李会芳和大家顺着村里硬化的机耕路往回走,走到村里的民族团结凉亭时,她们又唱了会儿彝族歌谣,拉了拉家常,才慢慢散去。
安宁市人大代表、安丰营村委会副主任赵磊告诉记者,安丰营村委会下辖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收入以种植、养殖、工业产业为主,流转土地主要用于花卉种植、蔬菜种植、绿化树木种植和蔬菜幼苗培育等生态产业。云丰村村民小组是年12月因昆明市掌鸠河引水工程建设从禄劝云龙乡移民搬迁至安丰营村委会辖区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71户,人,其中彝族37户,是安丰营的一个彝族村民小组。
李会芳她们唱歌的凉亭就是云丰村依托少数民族专项资金建设的,村民们走的机耕路,也是由民宗局帮助硬化的。在道路旁以及显眼位置的墙壁上还制作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牌和宣传画,让民族团结意识润物无声。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也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真谛。
这一切,与近年来安丰营村委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党建为引领,精心谋划实施“十进十创”,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密切相关。
村民朱运芳说:“每逢传统民族节日及纪念日,村委会总会组织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号召我们各族群众一起参与,在活动中,大家的心更近了。”
53岁的王正兰曾经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现在脱贫了。她说:“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我们一家三口,丈夫和女儿外出打工,我在家喂喂牲畜,闲下来就和姐妹们唱唱歌,跳跳舞,真是神仙的日子!”
“只要听党话,跟党走,我们今后的日子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李会芳哈哈笑着说的话一直在记者脑海中萦绕着。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马新焕冯琴
编辑:庞玉珍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